征订目录:2025人天-L1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 哲学的方法.蒂莫西·威廉姆森北大讲演录 本书涉及的议题包括: 哲学与常识、哲学与分歧、哲学与澄清、哲学与思想实验、哲学与理论比较、哲学与逻辑、哲学与哲学史、哲学与其相邻学科、哲学与模型建构和哲学及其未来。讲演以在线形式进行, 同时在网络平台直播, 面向所有公众开放。本书收录了“哲学的方法”系列讲演的全部文稿的中译版, 包括评论、提问和答复, 以及两篇相关的附录。 (英) 蒂莫西·威廉姆森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53 89 0 荐购
2 心灵与形式 本书主要由11篇随笔组成。本书是20世纪文艺理论思想和美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反映青年卢卡奇在走向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这部著作深受康德主义和黑格尔思想影响, 也受到狄尔泰人生哲学的影响, 不过卢卡奇的研究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嗣后, 卢卡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续发展了这些思想, 创立了自己完整的哲学、美学和文艺思想体系。 (匈) 格奥尔格·卢卡奇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B-53 98 0 荐购
3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 本书分“哲学与时代”“诗歌与思想”“东方与西方”三编, 记录了作者主要从海德格尔思想出发, 对哲学传统、艺术与哲学的关系、现代技术、东西方文化比较等课题的思考。 孙周兴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B-53 108 0 荐购
4 从灵魂到城邦的正义之旅.《理想国》名家二十讲 本书是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邀请国内知名古希腊学者与学生一起研读古希腊经典《理想国》的成果, 共包括演讲稿二十篇, 分为六编, 分别为: “文本与进路”“灵魂与城邦”“哲人王与政治治理”“自然、存在与理念”“柏拉图论艺术与诗歌”“经典与诠释”。 刘国鹏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502.232 89 0 荐购
5 幸福为什么很重要?: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论 本书是当代希腊古代哲学家帕夫洛斯·康托斯教授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新导论, 全面覆盖《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主题, 以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领读者, 展示书中的精巧论证和对人事的精微观察。本书主要面向普通读者与初学者, 写作风格平实生动, 又能直击人心 ; 同时又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作为支撑, 强调了《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一些较少得到研究的主题, 因此也适合专业研究者阅读。 (希) 帕夫洛斯·康托斯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B502.233 78 0 荐购
6 幸福与德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十讲 本书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可伦理学》进行逐卷逐章的讲解, 从古希腊文化重视自然和卓越、正义与友爱的幸福观念出发, 阐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性和生活的哲学思考, 力图呈现出这部哲学杰作经久不衰的思想魅力, 挖掘它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以及对现代人的启发。 陈斯一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502.233 68 0 荐购
7 论目的 本书是西塞罗探讨“至善”问题的哲学对话录, 现存五卷。“目的" (telos) 是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概念, 它是指“只以自身为目的, 而其他事物都以它为目的”的事物, 因此通常也表达为“终极目的”或“伦理目的”, 被视为“至善”。在西塞罗看来, 希腊化时期各学派伦理学的差别, 正是根源于它们彼此不同的“至善”。因此, 在该著作里, 他围绕着“至善", 展开了对三个学派伦理学的考察。第一、二卷考察了伊壁鸠鲁学派将“快乐”视为“至善”的伦理学理论 ; 第三、四卷考察了斯多亚派将“德性”视为“至善”的理论 ; 第五卷考察了一种调和理论, 它整合了学园派、斯多亚派和漫步派的伦理学, 将“德性”与其他善的结合物视为“至善”。 (古罗马)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502.42 78 0 荐购
8 论选择的艺术 本书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要做的只有——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相关性,辨明哪些是份内之事,哪些事不由自己控制。第二个选择是观念,并在与人的碰撞中分清谁与自己的观念有根本的分歧。第三个选择是自我呈现,找到自己希望被看到的样子。爱比克泰德认为,无数个选择像基石,搭起了人生这座建筑。建筑或许是千差万别的,但都有一样的建造原理,而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原则。 爱比克泰德著 太白文艺出版社 B502.43 39.8 0 荐购
9 沉思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传世之作。马可·奥勒留尊居万乘、富有四海,东征西讨、戎马倥偬,却依旧保有敏感细腻的心灵。他坚持与自己对话,在《沉思录》中记录了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混沌世界的审视与思考,表达了喧嚣尘世中要冷静达观的态度和对宁静内心的追寻。《沉思录》不仅是一本反躬自省的帝王手札,也是一本安顿灵魂的哲学巨作,一本值得读者奉为圭臬的自省指南。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B502.43 42 0 荐购
10 哲学的指引.Using ancient Philosophy to live a modern life 本书既是一本哲学箴言录,也是一本生活指导手册。它以斯多葛派智者语录为开篇,从世界观、人生价值、爱情、家庭、职场,聊到理财、旅游安全、减肥、残疾、孤独与抑郁、临终关怀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作者结合西方哲学、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知识,鼓励我们用科学理解世界,用哲学指引生活,分清哪些事必须坚持,哪些事必须放弃,保持开放的心态。在信息时代学会掌控我们的生活,做自己的主人。 (意)马西莫·匹格里奇(Massimo Pigliucci)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B502.43 59 0 荐购
11 伽利略 本书作者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阐释了伽利略在科学成就和晚年宗教裁判所审判事件背后的历史语境,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这位杰出科学家的一生和贡献。在重新评价伽利略在宗教裁判所受审一案的历史背景中, 多伦多大学科学史教授斯蒂尔曼·德雷克教授在其新著中提出了一个新见解。他认为, 伽利略之所以遭受指控和定罪, 可能并不是直接因违反教会教导, 而可能与当时哲学界对其科学方法的误解和敌意有关。通过详细阐释伽利略自己在著作中提出的论点, 德雷克教授指出,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已经完全超出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原因关系论而转向寻找自然规律。这种方法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也使科学最终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加) 斯蒂尔曼·德雷克著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B503.922 45 0 荐购
12 俄罗斯理念.19世纪和20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 《俄罗斯理念》一书是别尔嘉耶夫晚年的重要著作, 首次在法国出版 (俄文版, 1946年)。1990年首次在俄罗斯出版 (先后在《哲学问题》杂志分期连载, 然后被收入一部文集《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侨民论俄罗斯和俄罗斯哲学文化》, 此后多次再版。本书关注的对象是俄罗斯民族的心智 (心灵特征, 思想气质等)、使命和思想。全书围绕俄罗斯思想发展的历史而展开, 核心是俄罗斯的哲学思想。因此, 在一定意义上, 可以说, 这是一部“俄罗斯哲学思想史”。但是, 它也是研究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学史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一部名著。 (俄罗斯) 别尔嘉耶夫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B512.59 65 0 荐购
13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 本书中, 作者独辟蹊径, 以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为基本线索, 批判性地考察了费希特在1794, 1798-1799和1812年三个版本的知识学形态, 指明了它们的内在的演进线索。本书指出, 知识学的困境与“发展一种同时是存在论的形而上学”这一努力相关联。费希特要求, 借助先验哲学的思维方式, 不仅仅要去阐明其自身并不“存在”的存在者根据, 而且要去推导出存在者的实存和规定。作者认为, 这一要求太高, 从而导致了知识学的内在张力与不断重写。 (德) 柏若望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516.33 98.8 0 荐购
14 马克思与黑格尔研究 本书分为“黑格尔的生命与存在概念”、“黑格尔的历史概念”、“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以及“真理与存在间的关系问题”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 黑格尔耶拿时期哲学中的生命概念与生命意识 ; 黑格尔现象学中的存在概念 ; 法国大革命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意义等。 (法) 让·伊波利特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B516.35 98 0 荐购
15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三种变形 ; 德性讲坛 ; 彼世论者 ; 身体的蔑视者 ; 快乐与热情 ; 苍白的罪犯 ; 读与写 ; 山上的树 ; 死亡说教者 ; 战争与战士等。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B516.47 78 0 荐购
16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 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 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 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 人“在情绪中现身, 在筹划中领悟, 在语言中交流, 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 陈嘉映著 商务印书馆 B516.54 140 0 荐购
17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本书内容包括:无所事事的面向、《庄子》旁注、从行动到存在、绝对的存在之缺失、行动的激情、来临中的社会。 (德)韩炳哲著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B516.6 58 0 荐购
18 哲学问题 本书在20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学界非常流行, 引导了当时人们对于哲学学科的基础认知。书中所讨论的主要议题, 当前哲学界依然在热烈讨论, 包括存在物问题、摹状词理论、亲知知识概念、知识与信念的关系等, 尤其是对于哲学价值的讨论, 被视为圭端臬正。罗素认为, 哲学沉思可以让人们摆脱思想禁锢, 去思考伟大的事情。这本书也是读者学习分析性写作的典范, 表现了标准的罗素式文风 —— 清新、隽永、明晰。 (英) 伯特兰·罗素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561.54 59 0 荐购
19 我想理解.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 本书整理了汉娜·阿伦特的数次访谈, 并收录了她与雅斯贝尔斯夫妇的通信节选。阿伦特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她的哲学洞见与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启发了无数读者。阿伦特在这些访谈与书信中剖析了她的人生和作品、思考动因和哲学主题。“我想理解”是阿伦特一生的信条, 她想理解自我, 理解世界, 理解生命的意义。而本书汇集的访谈与书信则提供了理解阿伦特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记录了她的坦率与智慧, 让读者得以见证她亲历的历史事件, 分享她的喜怒哀乐。 (美) 汉娜·阿伦特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B712.59 72 0 荐购
20 未来思维 未来思维是一种从想象力出发,在具体行动中将未来的多元可能性逐一落地的思考和实践方式。在未来思维模型中,想象是第一法则,行动紧随其后,远景目标被拆解为具体目标,通过未来投射步骤,实现未来场景的现实化。“像未来学家一样思考”是面向未来的一项要领,它使我们摆脱对不确定性的焦虑,需要用到的思维工具叫作“未来投射”。未来投射依赖于社会科学、科技前沿、经济趋势等,判断那些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积极参与对未来的构建。 (英)布莱恩·戴维·约翰逊(Brian David Johnson)著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B80 59 0 荐购
页码:1/256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