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
《新建设》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理论学习 |
本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历史语境出发,追溯《新建设》杂志的渊源流脉,辨析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学术转向及其学术性定位的内涵所在,分析其学术文本及作者群、读者群特征,使《新建设》杂志以立体的面貌呈现出来,对新时代思想文化和学术工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
牛利坡著 |
人民出版社 |
C12 |
48 |
0 |
荐购
|
122 |
|
调查研究八讲 |
本书按照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展开,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明确总体要求、确定调研内容方案开始,到如何开展深入调研、创新调研方法、坚持党性原则、写作调研报告、衡量调研标准结束,八讲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程序清晰,次第展开,便于学习理解和操作运用,对于广大读者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有重要启示作用。 |
李清泉著 |
人民出版社 |
C31 |
68 |
0 |
荐购
|
123 |
|
朱谦之全集:卷三 |
本书分为音乐的文学小史、中国音乐文学史、文章辑录三部分,收录音乐文学类著作2种、文章4篇。 |
中山大学哲学系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C52 |
88 |
0 |
荐购
|
124 |
|
朱谦之全集:卷一:学术自传 |
本书包含学术自传类著作3种、文章13篇,其中有大量首次整体出版的手稿文章与题诗,也体现了朱谦之与中山大学的渊源与情谊。 |
中山大学哲学系主编 |
商务印书馆 |
C52 |
94 |
0 |
荐购
|
125 |
|
散论集:Ⅱ:社会时评 |
本书收录了俞吾金先生1985年至2014年发表的社会时评文章和访谈137篇, 以及在俞先生去世后面世的相关文章1篇, 共计138篇, 按首次发表时间排序。俞吾金先生作为一名具有知识分子情怀的哲学大师, 其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一针见血、鞭辟入里, 极具启发性。以哲学视角观察社会问题, 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看清事件背后的东西, 俞吾金先生以学术和哲学的视角呈现出来,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俞吾金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C53 |
168 |
0 |
荐购
|
126 |
|
散论集:Ⅰ:读书治学 |
本卷收录了俞吾金先生1979年至2014年发表的读书治学方面的文章116篇, 以及在俞先生去世后面世的相关文章4篇, 共计120篇, 按发表时间排序。本卷另收入12篇访谈作为附录。 |
俞吾金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C53 |
188 |
0 |
荐购
|
127 |
|
学科的混沌 |
本书分为社会科学中的自相似性、关于自相似性的两篇论文两部分。内容包括:学科的混沌、压力的二元性、建构的碎片、历史的统一、学科的情境、自相似的社会结构、男人的自私等。 |
(美)安德鲁·阿伯特(Andrew Abbott)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C91 |
98 |
0 |
荐购
|
128 |
|
DK社会学百科:典藏版 |
本书内容: 社会的贫富差距能被消除吗? 是什么诱导人们去犯罪? 网络如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 人类始终都在探索如何治理社会这个重大问题, 而社会学家们已经给出了一些方案, 并持续塑造着今日的世界。本书通俗易懂, 精炼有力的解释破译了高深莫测的社会学术语, 清晰流畅的图表剖析了深奥难懂的理论, 机智诙谐的例证燃起我们关于社会及其制度的思想火花。无论你是社会学的“热心份子”, 还是深居书斋的“专家”, 都会在《社会学百科》这本书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食粮。 |
英国DK出版社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C91-49 |
168 |
0 |
荐购
|
129 |
|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 |
本书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实践出发,来考察和反思我国人学研究得以泛起的历史背景及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从中弄清人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同时对我国人学研究加以清理和总结。 |
韩庆祥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C912.1 |
109 |
0 |
荐购
|
130 |
|
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学科视野,探究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的系统性叙事逻辑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启示。 |
程丙著 |
人民出版社 |
C912.1 |
98 |
0 |
荐购
|
131 |
|
10秒掌控谈话 |
本书是日本自我表达专家、畅销书作者佐藤绫子的作品, 旨在提高读者在职场和生活中的沟通技巧和说话方式。本书围绕“请求”“道歉”“说难以启齿的话”“自我展示”“共情”“表扬”“训斥”“引出真心话”8个主题, 详细列举了58个真实的商务场景和生活场景, 并分别指导读者如何在10秒内有效掌控谈话, 从而赢得上司的认可、客户的青睐、同事的喜爱以及下属的信任, 给他人留下积极且深刻的印象。 |
(日) 佐藤绫子著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C912.11-49 |
59 |
0 |
荐购
|
132 |
|
从零开始的亲密关系:56个情感危机咨询案例 |
本书包含56个情爱危机咨询案例,涵盖了作者三十余年性与亲密关系咨询中最受关注的议题,如爱情、婚姻、性、创伤、家庭,这些亲密关系中常见的困境,虽然是他人的故事,和你的故事也许能有许多相似之处。 |
方刚著 |
东方出版社 |
C912.11-49 |
59.8 |
0 |
荐购
|
133 |
|
贫困心理的代际传导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
本书从多学科的学术视野出发,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从心理及其代际传递的微观视角、女性的贫困心理及其代际传递、贫困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贫困心理及其代际传递的恶性陷阱、贫困社会心理的代际传递、基于发展资源累积模型的心理阻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助推等方面,研究了贫困心理的代际传导机制及其干预策略问题。 |
黎志华著 |
人民出版社 |
C912.6 |
99 |
0 |
荐购
|
134 |
|
社交氛围感:how to decod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life, love, and work |
本书关注营造社交氛围的种种简单细节,从肢体动作、细微表情出发,围绕日常生活主题展开,以一种事半功倍的方式降低社交难度。 |
(美)斯科特·劳斯(Scott Rouse)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C912.6-0 |
52 |
0 |
荐购
|
135 |
|
逃离消费主义:极简主义者的崛起 |
本书内容讲述: 消费时代只是经济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 极简主义生活, 绝不是简单的断舍离, 而是对共享、重组、回归本心等理念的认可和践行。作者通过持续30年对日本的社会动向、消费动向及城市动向的观察, 捕捉并记录日本消费社会的新生现象, 并进行精准定义。作者借助对这些新的现象和新名词的整理和梳理, 去洞悉消费领域的迭代升级, 发现消费行为的最新变化。 |
(日) 三浦展著 |
东方出版社 |
C913.3-49 |
65 |
0 |
荐购
|
136 |
|
生活的平衡之道:孔子思想与关系管理 |
本书把孔子思想与管理学方法相结合,立足人际关系管理视角,研究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试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思想、管理学中寻找平衡的智慧。书中围绕关系管理三要素“诚、恕、和”展开,结合生活实践探讨如何平衡好三者的关系。 |
汤超义,汤落雁著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C93 |
68 |
0 |
荐购
|
137 |
|
领导者成长的8个阶梯:how to be a powerful, impactful, influential leader in any environment |
本书的核心是你每天必须有意识地做的八件事: 真实、建立信任、培养其他领导者、清晰、多样性、创新、包容性和发言权。你需要磨练和体现这些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人, 有影响力的领导者, 无论您在哪里工作。她还审视了成为变革型领导者的关键特征, 重点关注她在领导力中看到的可能阻碍或损害任何领导者效率的差距。及时、鼓舞人心并充满哈里斯标志性的实用建议, 本书将成为任何希望影响和领导他人做出积极改变的人的试金石。 |
(美) 卡拉·哈里斯著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C933 |
79 |
0 |
荐购
|
138 |
|
挑战:成就新领导的45个关键决策 |
本书可以帮助所有领导者在关键时刻更好地做出决策, 从而影响他们的未来, 并使他们的组织取得成功。作者在书里提供了一个决策框架, 并提出领导者上任时面临的44个挑战以及应对方法。本书亮点: 可以看成是一段企业和个人生存的史诗之旅, 包括行业巨头, 如亚当·诺伊曼、巴里·迪勒、杰克·韦尔奇、比尔·阿克曼等; 讲述了如何处理与母公司的关系, 如何重建团队, 如何打造公司文化, 如何扭转局势, 如何制定战略等, 如何在开始做事之前要做好准备, 在潜在的障碍成为问题之前消除它们, 如何做一个大胆而果断的领导者, 不屈服于恐惧。 |
(美) 戴维·西格尔著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C934 |
69 |
0 |
荐购
|
139 |
|
中国人的谋略之道 |
本书共四篇,诠释了中国古代谋略之道与智慧,引导读者顺应时势,依情况的需要去做事,既能做到明智审慎,又能做到掌握最为实用的处世艺术,从而成为人际战场上最精明的操控者。 |
李元秀编著 |
东方出版社 |
C934-49 |
68 |
0 |
荐购
|
140 |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本书作者在此领域深耕20多年, 通过研究跨行业、跨发展阶段、跨业务属性、跨文化的不同企业、政府机构等各类组织, 创造性地提出teaming”的概念, 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团队的理解。Teaming不再是一种稳定的、结构清晰的、权责明确的组织实体, 而是指向“系列动态组队的过程, 既是思维方式, 又是工作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 团队的领导与成员既要极力执行, 又要创新学习, 拓展边界, 还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彼此激发、相互合作, 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
(美) 艾米·埃德蒙森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C936 |
6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