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4月沈阳现采-2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1 孔子家语 颜氏家训 本书收录了《孔子家语》和《颜氏家训》这两部著作,其中,《孔子家语》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著名文学家颜之推写结合自身的经历、处世哲学所写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内设原文、注释、译文栏目。 (三国)王肃,(南北朝)颜之推著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B222.24 58 0 荐购
42 孟子 孟子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一书共七篇十四卷,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译文,并辅以精美的插图和生僻字注音。 (战国)孟子著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B222.54 58 0 荐购
43 荀子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论汇编。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本书选录了《荀子》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立身、学术等多个方面,代表其儒家思想的精髓,既是研究苟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又是我们当代人学习借鉴的重要材料。本书在精心编辑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翔实准确的白话译文,百余幅精美插图,用现代的语言、今人的视角和标准为读者重新解读这本国学经典。 (战国)荀子著 万卷出版公司 B222.6 29.8 0 荐购
44 荀子 本书共二十卷三十二篇,内容包括: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相、非十二子、仲尼、儒效、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致仕、议兵等。 (战国)荀况撰 辽海出版社 B222.61 135 0 荐购
45 荀子:白文本 本书共二十卷三十二篇,内容包括: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相、非十二子、仲尼、儒效、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致仕、议兵等。 (战国)荀况撰 辽海出版社 B222.61 95 0 荐购
46 道可道:老子的道论 本书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老子的道论展开系统的论述: 一是老子之“道”的确切含义及丰富意蕴; 二是“道”与天地及万物的关系; 三是修道得道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四是知“道”守“道”的重要性; 五是《老子》中与“道”相关的重要概念术语。 冯国超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B223.15 108 0 荐购
47 老子无为遇上孙子兵法:像水一样生活 本书是两位日本学者对《老子》《孙子》两部中国传统经典的创新性解读,把两部经典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对比,辨析了《老子》借“水”之形态表达出的理想境界,以及《孙子》对水的理解和对其特性在兵法中的发挥应用,有助于读者更透彻地看到《老子》《孙子》各自的思想,而且还能发现二者碰撞出的新的观念火花。 (日)蜂屋邦夫,(日)汤浅邦弘著 东方出版社 B223.15 58 0 荐购
48 墨子 本书共十六卷七十一篇,内容包括: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尚贤上、尚同上等。 陈金海校点 辽海出版社 B224.1 115 0 荐购
49 中国墨学简史 本书对两千多年来墨家与墨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作了系统梳理和考证,对近百年来的《墨子》整理与墨学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勾画出了墨学流传和影响的历史轨迹,并探讨、总结了墨学的流传规律。 郑杰文, 张伟著 人民出版社 B224.5 119 0 荐购
50 管子 本书共二十四卷八十六篇,内容包括:牧民、形势、权修、立政、乘马、七法、版法、幼官、幼官图、五辅、宙合、枢言、八观、法禁、重令、兵法等。 郭丽校点 辽海出版社 B226.11 170 0 荐购
51 管仲:打造春秋霸主的密钥 本书首先介绍了管仲的一生,介绍了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法治思想。 赵宁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B226.15 39.8 0 荐购
52 商君书 本书共五卷二十六篇,内容包括:更法、垦令、农战、去强、说民、算地、开塞、错法、战法、立本、兵守、靳令、修权等。 (战国)商鞅撰 辽海出版社 B226.21 75 0 荐购
53 韩非子:白文本 本书共二十卷五十五篇,阐明了“法、术、势”的法治理论,反映了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周忠强校点 辽海出版社 B226.51 140 0 荐购
54 韩非子 本书共二十卷五十五篇,阐明了“法、术、势”的法治理论,反映了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周忠强校点 辽海出版社 B226.51 120 0 荐购
55 吕氏春秋 本书以儒、道思想为主,并融合进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本书分纪、览、论三部分,纪包含12卷,览包含8卷,论包含6卷。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译文,并辅以精美插图。 (战国)吕不韦等编著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B229.24 58 0 荐购
56 春秋繁露 本书共十七卷,八十二篇,内容包括:楚庄王、玉杯、竹林、玉英、精华、王道、灭国、随本消息、正贯、十指、重政、服制象、考功名等。 (汉)董仲舒撰 辽海出版社 B234.51 135 0 荐购
57 王安石:毁誉千年的大改革家 本书以正史史料记载为基础, 讲述了从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到公元1086年王安石去世为止的与王安石有关的全部历史事件。在王安石68载年华中, 他用自己超群的智慧为宋神宗谋划熙宁变法, 使积贫积弱的北宋在改革中逐渐恢复了一丝元气, 改变了官员冗杂, 军队“五步一喘”等局面。王安石终其一生, 想要为百姓谋福祉, 但由于其自身执拗极端的性格致使其起用了一批奸官佞臣, 加上北宋官员的不作为, 导致惠民政策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赵松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B244.55 39.8 0 荐购
58 叶适儒学思想研究:德与利统一的哲学试探 本书以德与利统一的观点为中心来展开叶适的儒学思想研究。探析了叶适的德与利统一的哲学蕴涵, 即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分析了德与利各自的深刻含义。考察了社会的不利状况, 叶适本人立义行善与务实求事功, 表现为为国为民的公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德与利统一的思想表现为仁德之爱与呵护其生: 顺民; 天下之势在己: 利民利国。德与利统一的方案是行实德, 修实政, 表现为为民谋福利、富民富国。德与利的统一同样在叶适的经济思想中彰显, 表现为批判重本抑末, 主张扶持商贾; 重视富民, 反对抑兼并, 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其中体现为公平、公正和效率、利益较大化的思想。进一步探讨了德与利统一的内部机制, 分析了人之在的特性, 表现为人之在的需要性、人之在的精神性、人之在的实践性以及它们的辩证统一, 决定了德与利的统一性。 沈尚武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B244.925 88 0 荐购
59 明代心学思想研究 本书考察了明代心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尤其以明代心学中的江门学派、甘泉学派、阳明学派、蕺山学派为中心进行了研究,厘清了各个派别的传承谱系,发掘、阐释了他们的思想要义与精神旨趣,并对各个派别在明代心学中的作用、地位予以恰当定位;还检讨、省察了有关明代心学的学术论争,认为心学作为明代最具活力、影响最大的学说,其引发的争议也最多,明代心学之争尤其围绕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缺失、王学末流的弊端以及由此而兴起的王学修正运动而展开;最后总结、反思了明代心学主要派别的学术贡献与理论得失,阐述了明代心学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历史上遭受的指责、曲解,揭示了明代心学对于当代人心性修养、立身处世的启示意义。 姚才刚著 人民出版社 B248.25 85 0 荐购
60 王阳明《传习录》讲疏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是对《传习录》内容的逐句精讲,在阐述《传习录》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涉及到的相关典故也进行了拓展讲解。 (明)王阳明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B248.25 118 0 荐购
页码:3/57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