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 |
|
中国通史:政治史 |
本书共三十六讲,讲述了中国从宇宙洪荒到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涵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 |
吕思勉著 |
东方出版社 |
K20 |
88 |
0 |
荐购
|
802 |
|
探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径 |
本书紧扣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的重大命题,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篇章,整体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与突出特性,揭示“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与重大价值,探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路径,梳理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与传承之道,强调增强文明交流互鉴之世界意义。 |
王学斌著 |
人民出版社 |
K203 |
58 |
0 |
荐购
|
803 |
|
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
本书主要记录、研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策、制度、实践演进的历史进程,勾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图谱,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建构路径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突出中国共产党在“两个大局”下塑造新时代文化的努力及所推动文化事业开辟的新局面与展现的新气象。 |
欧阳雪梅著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K203 |
118 |
0 |
荐购
|
804 |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 |
本书作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渊源探赜索隐,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基本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对每一个特征的阐发都有自己的创见。论述了人口规模巨大与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等都有密切关系。 |
彭璐珞,肖伟光著 |
中华书局 |
K203 |
58 |
0 |
荐购
|
805 |
|
二十四史精华 |
本书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内容。它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我国从上古文明至明崇祯年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经典史料,更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百科全书。 |
(西汉)司马迁等著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K204.1 |
58 |
0 |
荐购
|
806 |
|
毛泽东批注圈画二十四史解读 |
本书以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批注和圈画为基础,结合毛泽东生平、批注圈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独特经历,解读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批注与圈画,展现了毛泽东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以及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读书精神,总结论述了毛泽东的各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古为今用、与实际相结合、联系对比的方法。 |
徐中远著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K204.1 |
99 |
0 |
荐购
|
807 |
|
二十四史精华 |
本书为“升级版”增补品种,截取自先秦至明朝的二十四位或推进、或见证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问鼎巅峰又由盛及衰的代表性人物,以白话文白描他们的历史形象,以古版画再现他的神韵风采,为他们洗去稗官野史中的光怪陆离,使读者在这管窥蠡测中洞悉一个个王朝的兴衰;以班侯将相的文治武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千娇百媚的山河图景。 |
(西汉)司马迁等著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K204.1 |
35 |
0 |
荐购
|
808 |
|
史记精华本 |
本书内容包括:《五帝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孔子世家》、《老子韩非列传》、《商君列传》《张仪列传》《魏公子列传》》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并辅以注释、译文及插画。 |
(西汉)司马迁著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K204.2 |
58 |
0 |
荐购
|
809 |
|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跨十六个朝代,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并录司马光及历代贤哲评论二百一十八篇,成书二百九十四卷。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由于原著卷帙浩繁,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资治通鉴》,节选了其中的名篇集于一册,并为每篇加注标题,点出文中主题。同时添加了白话译文,辅以多幅古版画插图。 |
(宋)司马光著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K204.3 |
58 |
0 |
荐购
|
810 |
|
新中国历史哲学研究 |
本书围绕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哲学意义上进行史观、史理、史实和方法论等的研究探讨。 |
宋月红著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K207 |
98 |
0 |
荐购
|
811 |
|
国史中的社会史 |
201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和中国社会史学界最突出的变化莫过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异军突起,其研究队伍建设和资料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且大量集中在学科基本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区域和农村社会及与现实相关的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社会生活问题等领域。本书选取30篇该领域学术文章,从“定位与框架”“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呈现该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其研究成果对当代中国发展所发挥的资政育人等作用。 |
李文主编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K207 |
65 |
0 |
荐购
|
812 |
|
宁可文集:第十卷 |
本书汇集了作者四十年教学实践中的讲义手稿,大部分讲义手稿是第一次出版,内容涉及历史学自身的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如关于历史学的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科学功能、教育功能),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认识的特点,史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文献和史学方法问题,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式问题,史学家的素养与时代使命问题等等。这些研究和观点有的澄清了当时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很多根本性概念问题,加深了学界对史学理论一些根本问题的认知,很多研究后来成为史学理论界的共识。 |
宁可著 |
人民出版社 |
K207-53 |
180 |
0 |
荐购
|
813 |
|
古代朝鲜汉籍与中国汉籍文化关联研究 |
本书以在古代中朝书籍交流背景下, 在中国汉籍传播、影响下衍生的朝鲜汉籍为研究对象, 研究古代朝鲜对中国儒学典籍的注解、翻译和阐释、对中国史部书的模仿及其再创作以及在文学阅读与接受基础上对中国诗文的评选, 力求通过经、史、集各部类代表性朝鲜汉籍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中国汉籍在古代朝鲜半岛传播的历史轨迹, 探讨朝鲜学者对汉文化关注的变化及规律, 从微观层面深入分析中国汉籍在被阅读、接受的基础上经过了朝鲜学者怎样的本土化建设。 |
季南著 |
人民出版社 |
K207.8 |
98 |
0 |
荐购
|
814 |
|
城的中国史 |
本书作者对中国筑城史的考察跨越史前、原史、信史时代, 宏观9000年城邑动态大势, 梳理中国古代文明演化格局和发生发展脉络; 从城邑和城市考古, 升华到对中国“大历史”的把握, 重构华夏文明。 |
许宏著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K220.7 |
78 |
0 |
荐购
|
815 |
|
二千年间 |
本书以通贯性的观点透视自秦朝至清末二千年间的中国历史,就古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皇帝乃至人民为何能忍受昏君、做官与当兵是怎样成为皇帝制度的两条支柱、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边塞为何屡屡发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剖析。 |
胡绳著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K220.9 |
36 |
0 |
荐购
|
816 |
|
周礼 |
本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内容包含先秦饮食起居、服饰日用、祭祀丧葬等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保留大量有关西周的珍贵资料。 |
王秀臣,王瑾校点 |
辽海出版社 |
K224.06 |
150 |
0 |
荐购
|
817 |
|
《春秋》人物与家国情怀 |
本书以《春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为蓝本,将其中几十位蕴含家国情怀的历史人物(或以天下为公、以民为本;或为政以德、任人唯贤;或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以列传的体例重新编排,并作评传,挖掘其人文情怀,传播其精神价值,服务于当代社会,感召于青年学子。 |
葛刚岩,李晓丽,张人月著 |
人民出版社 |
K225.04 |
98 |
0 |
荐购
|
818 |
|
这样读《左传》 |
作为《春秋》的权威解读本,《左传》在中国流传两千余年,历来是儒家学子重点研读的对象,也可以说是古代公务员考试的必读书目。《左传》叙事简洁,文字优美,逻辑清晰,立场鲜明,既有史学价值,也有文学价值,更有思想价值。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左传》过于晦涩,即便是逐句翻译,也很难完全理解。《这样读<左传>》,对《左传》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既有原文的解读,又有背景的介绍,还有历史逻辑的分析。本书旨在架起一座桥梁,让现代人能够读懂、读通、读透《左传》,了解春秋的历史真相,领会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先秦儒家的人生观、政治观和价值观。作品轻松有趣,扎实有力。 |
龙镇著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K225.04 |
58 |
0 |
荐购
|
819 |
|
公羊传 |
本书共十二卷,内容包括: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
杨阿敏,韩星校点 |
辽海出版社 |
K225.04 |
130 |
0 |
荐购
|
820 |
|
春秋大变局:华夏奠基与融合的三百年 |
本书以春秋霸主为关键线索,讲述他们对春秋历史乃至华夏文明变迁与融合的影响。书中主要讲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四位霸主的经历、功业,以及他们对春秋历史的重要影响。本书对每个春秋大国都做了族群溯源与文化性格分析,以史书为基,以众多前沿学术成果与考古发现为辅,力图展现风云激荡的春秋时代。 |
朱晖著 |
华文出版社 |
K225.07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