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
|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 |
本书内容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定义和边界, 介绍了全球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共识, 强调了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提出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重大意义, 包括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转型、培育支柱产业、建立全球优势、打造中国名片等方面。此外, 还全面概括了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 (冷) 和氢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和工程化应用, 并对能源电子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及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编委会编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K02 |
268 |
0 |
荐购
|
222 |
|
内燃机技术手册 |
本书系统介绍内燃机技术, 内容包括内燃机历史的回顾、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定义和分类、特征参数、特性场、热力学基础、传动机构、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摩擦学、换气过程、内燃机增压、混合气形成过程和混合气形成系统、着火、燃烧、燃烧过程、发动机和驱动控制的电子和机械、动力总成系统、传感器、执行器、内燃机冷却、废气排放、运行材料、运行材料的过滤、计算和模拟、燃烧诊断-燃烧发展过程中的示功图和可视化、燃料消耗、噪声污染、发动机测量技术、混合动力驱动、替代的车辆驱动和APU (辅助动力装置)、发动机和车辆中的能量管理、2020年以后驱动用的能源、展望。 |
(德) 理夏德·范·巴舒伊森, 弗雷德·舍费尔主编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K4-62 |
499 |
0 |
荐购
|
223 |
|
交流电机设计 |
本书侧重交流电机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内容包括:磁路和磁性材料、绕组磁动势和磁场分布、感应电机磁路与损耗、交流电机设计准则、冷却系统和散热、永磁同步电机、电励磁同步电机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等。全书在注重基本原理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电机设计的方法、准则、经验和典型工程案例,旨在实现从基础理论到设计实践的过渡。 |
(美)托马斯·A.利波(Thomas A. Lipo)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M340.2 |
178 |
0 |
荐购
|
224 |
|
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动力学表征与控制 |
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电力电子混杂系统动力学表征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全书内容分为10章, 第1章概述了电力电子的发展及其混杂系统特征 ; 第2章阐述了混杂系统多尺度动力学表征与协同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3-5章分别论述了电力电子混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仿真解算及计算机实现方法, 形成相关的动力学表征技术 ; 第6、7章论述了电磁脉冲的形态解析和主动驱动控制方法, 第8、9章论述了电磁能量的表征分析和能量平衡的协同控制方法, 它们共同形成相关的协同控制技术 ; 第10章则介绍了上述技术的典型应用, 包括工业仿真软件DSIM、电力电子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兆瓦级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 |
赵争鸣, 施博辰, 袁立强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M76 |
198 |
0 |
荐购
|
225 |
|
锂空气电池 |
本书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各类锂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发展现状、目前挑战和未来方向,并对其理论模拟与计算、系统设计与应用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还对在锂空气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锂二氧化碳电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
麦立强,原鲜霞,丁圣琪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TM911 |
188 |
0 |
荐购
|
226 |
|
燃料电池原理 |
燃料电池作为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支撑技术,是能源动力学科当前最为关注的教学及研究热点之一。本书共10章内容,系统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基本知识、典型分类、技术特点以及未来趋势。本书第1章介绍燃料电池的基础知识,包括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的分类,从燃料电池组件到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的历史发展;第2章提供了燃料电池热力学方面的内容,涵盖了燃料电池的基本热力学性能,以及诸如电池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操作条件的影响;第3章简述了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涵盖了动力学和相关的燃料电池能量损失机制、电极表面附近的双电层、燃料电池电极中的反应机理以及电催化作用;第4章讨论燃料电池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传输现象;第5章至第10章重点介绍了六种主要类型的燃料电池,包括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加)李献国著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TM911.4 |
153 |
0 |
荐购
|
227 |
|
微波工程技术:第3版 |
本书包括微波技术8章 (第1章至第8章)、微波管原理6章 (第9章至第14章) 和微波管材料与制造工艺4章 (第15章至第18章), 三部分共8章。其中微波技术部分以波导系统为主, 简单介绍了微带线及微带元件, 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 特别增加了关于圆图的知识和专门讨论了关于匹配的概念, 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 这部分还包括了高功率微波的传输与模式变换的内容 ; 微波管原理部分则包括了传统微波管、毫米波、亚毫米波微波管和新型微波器件、相对论电子注器件, 以及增加了在THz技术领域特别重要的带状电子注器件的内容 ; 材料及制造工艺部分主要介绍微波电真空器件所用各种材料和零件的制造、处理、连接及总成工艺, 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工艺、新技术在微波电真空器件中的应用。 |
王文祥编著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TN015 |
168 |
0 |
荐购
|
228 |
|
装备电磁兼容试验与工程实践 |
本书围绕武器装备 (简称装备) 电磁兼容性 (EMC) 保障, 分电磁兼容基础、电磁兼容试验和电磁兼容工程实践三篇进行分析。电磁兼容基础, 介绍了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及必要性, 电磁兼容名词术语和常用单位, 电磁理论与电磁兼容原理, 装备电磁兼容管理与标准发展沿革, 以及电磁环境及其效应 ; 电磁兼容试验, 介绍了装备电磁兼容试验场地及试验设备、试验一般要求 ; 电磁兼容工程实践, 从电磁兼容设计程序, 电磁兼容工程实践风险检查内容, 电磁兼容仿真, 元器件选型, 印制电路板电磁兼容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工程实践中落实电磁兼容工程设计技术。 |
樊文琪 ... [等] 编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N03-33 |
158 |
0 |
荐购
|
229 |
|
碳化硅器件工艺核心技术 |
本书共9章, 以碳化硅 (SiC) 器件工艺为核心, 重点介绍了SiC材料生长、表面清洗、欧姆接触、肖特基接触、离子注入、干法刻蚀、电解质制备等关键工艺技术, 以及高功率SiC单极和双极开关器件、SiC纳米结构的制造和器件集成等, 每一部分都涵盖了上百篇相关文献, 以反映这些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
(希) 康斯坦丁·泽肯特斯, (英) 康斯坦丁·瓦西列夫斯基等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N303 |
189 |
0 |
荐购
|
230 |
|
半导体工艺可靠性 |
半导体制造作为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工艺可靠性是决定芯片性能的关键。本书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可靠性和认定, 并讨论了基本的物理和理论。本书涵盖了初始规范定义、测试结构设计、测试结构数据分析, 以及工艺的最终认定, 是一本实用的、全面的指南, 提供了验证前端器件和后端互连的测试结构设计的实际范例。 |
甘正浩, (美) 黃威森, (美) 刘俊杰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N305 |
199 |
0 |
荐购
|
231 |
|
信息显示测量标准 |
本书介绍了各种显示测量方法, 包括18章正文和7个附录, 涵盖报告模板、显示屏和仪器设置、视觉评价、基本测量、灰阶与色阶测量、空间测量、均匀性测量、视角测量、时间特性测量、反射测量、运动图像伪像测量、物理尺寸和机械尺寸测量、电气测量、正向投影仪测量、正向投影仪屏幕测量、3D和立体显示屏、触摸屏与表面显示屏、光度学测量等内容。 |
国际显示计量委员会编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N873-65 |
368 |
0 |
荐购
|
232 |
|
数智维修导论 |
本书系统论述了装备维修保障数智化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是对数智维修这一全新领域的一次极为有益的探索。本书基于作者数十年的装备维修保障研究经验,全面梳理了数智维修的概念内涵及其生态系统,论述了数智维修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方法,研究了面向数智维修的状态感知与评估、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信息融合、决策与优化、资源供应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数智维修的具体形态及发展趋势。 |
栗琳等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N911.7 |
188 |
0 |
荐购
|
233 |
|
数字航图.数字化转型百问.第二辑 |
本书创新性地以问答的形式,围绕数字化转型“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方面,以100个转型的共性问题为牵引,通过共创的方式形成“问题+关键知识点+典型案例+解决方案”为一体的知识体系,服务于企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以形成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广泛共识,促进形成转型工作合力。 |
点亮智库·中信联数字化转型百问联合工作组编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N911.72 |
158 |
0 |
荐购
|
234 |
|
现代控制系统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导论、系统数学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线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频域稳定性、反馈控制系统设计、状态变量反馈系统设计、鲁棒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等。本书的例子和习题大多取材于现代科技领域里的实际问题,新颖而恰当。学习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
(美)理查德·C.多尔夫(Richard C. Dorf),(美)罗伯特·H.毕晓普(Robert H. Bishop)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TP13 |
179.8 |
0 |
荐购
|
235 |
|
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数据之本 |
统计学是在概率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数学的学问。在自然科学、工程学、社会学、人文学、军事学等诸多应用领域,凡是涉及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可视化和解释等方面的问题,都是统计学大显身手的舞台。统计学既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门推断的艺术,其中不乏有哲学思辩和信念差异。来自不同学派的观点相互碰撞,使得统计学在二十世纪飞速发展。今天,借助计算机的帮助,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探索数据的本质。然而,我们仍需时刻提醒自己,在算力之上,精巧的算法永远重要。 |
于江生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TP18 |
168 |
0 |
荐购
|
236 |
|
人工智能注意力机制:体系、模型与算法剖析 |
本书从注意力机制这一重要角度入手, 阐述注意力机制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通过详实的理论剖析,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着重介绍注意力机制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以及多模态机器学习三大人工智能方向中的应用思路、模型与算法。 |
傅罡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P18 |
169 |
0 |
荐购
|
237 |
|
基于低维模型的高维数据分析:原理、计算和应用 |
本书主要介绍从高维数据中感知、处理、分析和学习低维结构的基本数学原理和高效计算方法, 系统地归纳了建模高维空间中低维结构的数学原理, 梳理了处理高维数据模型的可扩展高效计算方法, 阐明了如何结合领域具体知识或考虑其他非理想因素来正确建模并成功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应用问题。本书包括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真实应用三个部分: 基本原理部分系统地介绍稀疏、低秩和一般低维模型的基本性质和理论结果, 计算方法部分介绍解决凸优化和非凸优化问题的有效算法, 真实应用部分通过实例演示利用前两部分的知识改进高维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 |
(美) 约翰·莱特, 马毅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P18 |
199 |
0 |
荐购
|
238 |
|
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 |
本书从自动驾驶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讲起, 围绕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逐渐深入, 介绍了其在自动驾驶中涉及的诸如学习模型、OpenCV技术、CNN改进图像分类器、语义分割等技术, 并介绍了它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实践和实际工程案例。 |
(印) 苏米特·兰詹, S. 森塔米拉苏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P181 |
158 |
0 |
荐购
|
239 |
|
机器人磨抛理论、技术与应用 |
本书是作者团队在长期从事机器人加工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面向智能制造的“磨拋”加工,编写而成。全书共分3部分:基础理论篇,介绍了机器人磨抛的通用技术理论,以及几何误差建模理论和方法;关键技术篇,详细介绍了系统标定、恒力控制、轨迹规划、材料去除等技术的原理、算法、设计使用方法;应用案例篇,介绍压气机叶片机器人磨抛、增材修复叶片机器人磨抛、大型车身构件机器人磨抛3个案例,将技术落地。 |
朱大虎... [等]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TP24 |
158 |
0 |
荐购
|
240 |
|
引领数据科学之道 |
本书是一本能够分阶段逐步指导读者职业生涯的书。依次介绍了在数据科学中需要的有效的硬能力和软社会心理美德,以及数据科学从业人员的4个职业阶段,并着重介绍了数据科学从业人员面临的7个现实生活场景,其中一些可能与读者直接相关。接下来是第一至第五部分(第2-11章)其中,第一至第四部分侧重个人、团队、职能和行业领导阶段,第五部分则侧重于如何将分析的严谨性应用到职业发展中。 |
(美)Jike Chong,(美)Yue Cathy Chang编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TP274 |
15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