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豆瓣2025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 本书作者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英) 莎拉·贝克韦尔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B086 108 0 荐购
2 古典的别择 本书共四篇,内容包括:德意志与古希腊的“爱之纽带”、语文学向哲学的转化、“力争第一义”“识者自知之”。 张巍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B502-53 52 0 荐购
3 雅克·德里达访谈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选择你的遗产、差异的政治、混乱的家庭、不可预见的自由、针对动物的暴力、大革命的精神、反犹主义及未来、死刑、精神分析赞歌。 (法)雅克·德里达,(法)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B565.59 79.8 0 荐购
4 自我和解:给曾经受伤的孩子 这是韩国被誉为“国民育儿导师”的精神健康医学专家吴恩瑛的文集,写给那些“曾经受伤的孩子”,也就是在不完美的家庭中长大的你我他。作者在职业生涯中发现,很多人伤痛的根源都来自原生家庭。他们带着尚未解决的伤痛长大,也可能会带着错误的眼光看待自己,因而陷入自责、抑郁、怨念、低价值感,甚至让这样的伤痛代代遗传。这本书用娓娓动人的讲述开解读者:过去的伤痛不是你的错;你可以不原谅父母,但请和自己和解——和束手无策、蒙受委屈的自己和解;和担心被父母毁掉一生的自己和解;和自我贬损、自我非难、自我厌恶的自己和解;和觉得什么都不配拥有、什么都不能做的自己和解。当你看清楚了痛苦开始的地方,也会看到幸福降临的地方。 (韩) 吴恩瑛著 国文出版社 B849.1 55 0 荐购
5 做田野 本书浓缩了杨善华教授20年间田野研究的成果与思索, 以范式方法指明有效进路, 以专题研究例示观察实践, 以田野日记还原鲜活现场, 以往昔回顾彰显深远启发, 为社会学人, 乃至特稿记者、非虚构作者等有田野需求的相关人群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参考指引。 杨善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C91-53 66 0 荐购
6 最后的捕鲸部落 本书讲述全球最后一支以捕鲸为生的原始部落,作者用田野调查的方式与部落族人共同生活了三年,挖掘其五个世纪以来的生活所面临的威胁。作者是一位记者,他追随这些捕鲸人,记录他们古老的生活方式,并展现拉马莱拉人在全球化浪潮中受到的危机。 (美) 道格·克拉克著 西苑出版社 C912.4 58 0 荐购
7 爱的失序:现代社会的亲密关系 本书是一本社会学图书, 从社会学角度审视现代社会的亲密关系。作者将个别的生命历程经验放在广泛的社会秩序中理解, 意识到失序与正常都属于爱情的一部分, 是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用这一视角来审视现代人的亲密关系, 那爱情中也包含着失序与秩序的矛盾统一。现代社会, 爱这一亲密关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本书扩展并深化了乌尔里希·贝克的名作《风险社会》中引入的主题。社会生活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 由此产生的机会和风险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焦虑。 (德) 乌尔里希·贝克, 伊丽莎白·贝克-盖恩斯海姆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C913.1 78 0 荐购
8 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与社会 本书稿是一部专门研究清代婚姻与社会的学术著作。作者采用历史学、社会学的考订分析、个案研究、抽样统计等方法,借助伦理学、心理学的研究理论,使用了统计学量化处理的手段,汇集了方志、族谱、年谱、档案等前人未经采用的历史资料,对清代婚姻关系作了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全面的研究与考察。内容涉及婚姻地域圈、婚姻社会圈、婚龄、童养媳、入赘婚、妾、节烈妇女和贞女、妇女再嫁等问题。 郭松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C913.13 98 0 荐购
9 此性非一 本书是女性主义理论家伊利格瑞的代表作。全书在精神分析学与政治经济学两个层面上讨论了女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精神分析学领域,它以女性主义视角批判了弗洛伊德、拉康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它分析了由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是如何对女性进行边缘化的。 (法) 露西·伊利格瑞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C913.68 68 0 荐购
10 以爱为名的支配 本书探讨了所有东亚女性都深有共鸣的生存问题,从母女关系、婚恋、育儿、职场等多个维度,撕开“情感勒索”的真相,大胆打破“爱”的魔咒。本书回答了“女性为什么这么难活、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今后如何奋斗”等问题。 (日) 田岛阳子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C913.68 56 0 荐购
11 世界不是平的:地理与人类的命运 本书作者采纳了全球核心-全球边缘的地域划分框架,将全球人口分成国际化人口、本土化人口以及流向全球化人口三类。通过语言、宗教、健康状况、两性权利、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的对比,说明了地理位置在全球化时代仍然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发展,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命运。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意在弥合分歧、让世界变得更平等的建议。 (荷) 哈尔姆·德·布莱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C922.1 76 0 荐购
12 弃夫潜逃:战时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与犯罪 本书借助于档案馆里保存的海量民国时期司法案卷、透过历史的尘埃, 还原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境况与内心世界。对于档案中频繁出现的“通奸”“诱拐”“重婚”等法律案件, 作者试图揭示其背后的真实原因: 战时经济失衡、粮食供应匮乏, 使传统上依赖丈夫养活的妇女陷入绝境--种种犯罪行为, 实则是她们迫于生存不得已采取的自救手段。不同于同时代活跃在公共领域的精英女性, 这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贫困妇女, 只能借助于市井“潜规则”, 在法律和制度的缝隙中谋取生路。她们的经历满载底层小人物的血泪心酸, 却也呈现出一段被宏大叙事忽视的真实历史, 以及一个建立在非正常经济基础之上、借由邻里关系网络运转的城市下层社会。 (美) 马钊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D693.968 78 0 荐购
13 奥斯曼的宦官:从非洲奴隶到权力掮客 太监是前现代社会和早期现代社会的一个共同特征,现在人们对其了解甚少。在这里,简·海瑟薇对守卫奥斯曼帝国后宫的非洲太监首领进行了深入研究。广泛的原始资料被用来分析首席宦官在东非的出身及其政治、经济和宗教角色,从十六世纪末他的办公室成立到二十世纪初皇宫后宫的解体。哈撒韦强调了该机构的起源以及宦官在东非的作用是如何发展的,并探讨了首席宦官与埃及和麦地那的关系。通过追踪办公室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从17世纪的普遍危机到19世纪的西化改革,首席宦官的职能如何随着奥斯曼社会的转型而发生变化。 (美) 简·海瑟薇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D737.49 98 0 荐购
14 构建和平:缔造欧洲解决方案, 1945-1963 由美苏主导的冷战格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 突然急速走到战争的边缘。在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接受欧洲现状的情况下, 一场核大战的阴霾是如何出现的?美国是否曾想要回归孤立, 将北约防务交给欧洲人自己负责?著名国际关系史学家特拉克滕伯格集20年之功, 力求解答这一冷战谜团, 并着力讨论其中的核心议题一一在冷战格局中, 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新秩序。通过聚焦战后欧洲解决方案的形成, 他展开了这一图景的多重维度: 从美国与北约盟友的关系、柏林危机及古巴导弹危机, 到美国的战略转变, 再到美国不顾盟友异议, 对苏达成妥协并主导欧洲问题的解决。由此, 冷战在1963年进入新的篇章, 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成为欧洲形势的根本基调。作者广泛利用冷战后解密的美国及欧洲多国档案,重塑了学界对冷战发展的认知维度。本书自问世以来备受赞誉, 斩获乔治·路易斯·皮尔奖和保罗·伯兹奥尔奖两项美国历史学会大奖, 现已成为冷战史和国际战略研究的经典之作。 (美) 马克·特拉克滕伯格著 商务印书馆 D850.9 138 0 荐购
15 不列颠大战略的神话:英国与欧洲世界中的国际政治斗争 对于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国, 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个近乎公理性的认识: 维护欧陆的势力均衡或防止欧陆霸权的出现, 既是当时英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也是英国崛起和强盛的国际政治保障。本书对这一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 认为近现代英国的“欧洲均势积极维护者”的形象是一个不符合历史现实的神话。在书中, 作者一方面援引该时期英国对外事务的大量著述和一手资料, 归纳了包括维护均势在内的英国对外政策的十一个重要目标, 并以均势问题为着眼点, 评析了这些目标的相互关系, 论述了英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观念及具体实践过程, 从而颠覆上述神话 ; 另一方面探讨了该神话为何得以存续, 以及助推了哪些关于当时英国对外关系和国际影响力的认知偏差。本书堪称一部关于近代英国对外政策史的宏观研究力作, 为审视英国整体面貌和历史进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洞见。 梅然著 商务印书馆 D856.19 128 0 荐购
16 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研究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山重水复:地理条件对交通的限制、跛足帝国:完备的军政交通系统与落后的民间商运、从甘英叹海到郑和回帆、行神与行忌、脚力蹒跚怕远游、桃花源梦想及其文化背景、交通效率与文化节奏、缠足的国度。 王子今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F512.9 78 0 荐购
17 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 本书收录段永平在2006年至2025年4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原创内容,分为“投资大道”“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公司点评”“人生箴言”“演讲与访谈”五章,涵盖个人投资心得、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对子女教育和社会公益的看法。 赵理亚选 中信出版集团 F832.48-53 98 0 荐购
18 小说榫卯:细节的秘密与冒险 本书按照时间脉络梳理文学史中的细节, 突出细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演变。《细节ABC》标题仿照庞德《文学ABC》, 将文学中的细节进行分类、整理、展示, 重点在于说明如何在偌大的文本中辨别细节。其后的篇章则是以专题形式, 讨论了福楼拜、马尔克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的细节内涵。 张秋子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I106.4 59 0 荐购
19 竹影鲸歌:杜甫的意象世界 欧丽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I207.227.423 59 0 荐购
20 细读张爱玲:增订本 本书是一部关于张爱玲作品的文学评论专著,作者聚焦张爱玲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及其特殊的家世、经历,分析张爱玲与“五四”启蒙文学以及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在主题、风格、叙事视角与模式、题材、结构方式、语言特征、文学意象、文学观等方面的同与不同,在作家作品比较与文学史意义这样两条线上,定位张爱玲作品的价值。本书以对张爱玲作品的文本细读为中心,既有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又不难寻出西方结构主义、原型批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意象象征、殖民主义、接受美学等文学理论的影子,小文本背后有大的文学史观,堪称文学批评的典范之作,重建了文本细读这一文学批评写作的新范式。 许子东著 上海三联书店 I207.42 89 0 荐购
页码:1/4页  每页:   1 2 3 4    GO